又是一年端午节,小科带您了解粽子的食品安全
新品粽子层出不穷还需理性面对
端午将至,粽子毫无疑问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。每年端午前推出的新品粽子,都赚足了人们的眼球。
谷雨
端午节吃粽子,赛龙舟的习俗由来已久,南北方粽子虽然口感上有差异,不过大体上都以豆沙、红枣、鲜肉、蛋黄等口味为主。
近几年,商家为了吸引眼球,推出了各种各样新奇口味的粽子,榴莲班戟粽、酸奶樱花粽、椰香粟米粽,鲍鱼蛋黄粽,小小粽叶里包裹着来自天南地北的美食。
今年最具话题度的非山西推出的老陈醋红枣粽子莫属了,新鲜的红枣经3年6度的老陈醋浸泡两周以上,红枣的甜加上老陈醋的酸,听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。
粽情粽意
随着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临近,粽子消费进入高峰期,为帮助广大消费者正确选购、贮存和食用粽子,小科提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粽子时要警惕“返青粽叶”包的粽子,在购买粽子时应保留好有效购物凭证,发现有质量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消费者应到证照齐全的商场、超市或农贸市场固定店铺等经营场所购买粽子,切不可为了贪图便宜或方便,在一些无证流动的小摊贩手中购买,因其加工制作条件不明,加上流动性较大,发现有质量问题后难以维权。购买时要看清外包装上的标签标识,如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生产者名称和地址、成分或配料表、QS标识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是否齐全,食用时应查验主要原料及配料是否与标签相符,不要购买无厂名、厂址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“三无”产品。
大家都想买到粽叶鲜绿的新鲜粽子,但有一种“返青粽子”看起来颜色碧绿,其实是不法商贩采用化学染色手段让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,吃了“返青粽叶”包出来的粽子有可能导致中毒,消费者要学会鉴别,鉴别方法一“看”:通常原色粽叶不够鲜绿,“返青粽叶”则呈均匀的青绿色且表面鲜亮,二“煮”:原色粽叶水煮后会呈现淡黄色,而“返青粽叶”煮出的水会呈淡绿色;三“闻”:“返青粽子”煮熟后不但失去了粽子的清香,反而会有淡淡的硫磺味。
万水千山,粽是情
检测依据及检验项目
依据GB29921-2013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》、整顿办函〔2011〕1号、GB2760-2014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、SB/T10377-2004《粽子》等标准,对苏丹红Ⅰ-Ⅳ、苯甲酸及其钠盐(以苯甲酸计)、山梨酸及其钾盐(以山梨酸计)、糖精钠(以糖精计)、安赛蜜、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沙门氏菌、霉菌、商业无菌等指标进行检验。
眼下正是选购、烹饪、储存和食用粽子的高峰期,小科提示消费者:
壹
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具有清晰标识的粽子产品。挑选时,真空包装粽子、塑料袋或铝箔袋粽子包装应完好,要注意观察包装袋是否有破损、漏气或涨袋等现象。
贰
不过度追求粽叶颜色,注意煮熟煮透。粽叶经过高温蒸煮后绿色会褪去一些,略发黄,属正常现象。粽叶过度鲜绿,并不是真实自然的。
叁
分类存放,随包随吃,少量购买。新鲜粽子每次要少量购买,即时食用,食用剩余的粽子应及时冷藏或冻藏。
肆
科学食用,尤其对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。粽子大多属于高糖(高淀粉)、高能量的食物,糖尿病、三高、肝胆等疾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食用量。即使是正常人一次也不宜过量食用,以免引起胃肠负担过重,造成消化不良。
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的粽子存在食品安全问题,可拨打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“12315”进行投诉举报。